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
主办单位: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
承办单位: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
协办单位: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
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
2020年11月21日-22日
中国 • 青岛
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简介
学校建校于1951年,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,行业特色鲜明,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文学、法学、经济学、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、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,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。
在青岛、泰安、济南三地办学,总占地面积3800余亩,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值30.15亿元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.96亿元。学校设有教学单位32个,科研单位5个,教辅单位5个,独立学院1个。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,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,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,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。有93个本科专业。有国家重点(培育)学科1个,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,另有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,工程学、数学、化学、材料科学、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。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,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,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,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(基地)和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71个。
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6100余人,研究生9040余人。有教职工3170余人,其中教授297人。有两院院士4人,双聘院士10人,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,国家级工程人才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20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人,“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”2人,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、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36人,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。全国模范教师3人,全国优秀教师8人,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。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,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,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4个、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11个。
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,特色专业、综合改造试点专业8个,通过工程认证专业8个,精品视频公开课、资源共享课、精品课程10门,教学成果奖5项,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,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,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,教学团队1个,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。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,品牌特色专业18个,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,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,一流课程32门,精品课程58门,教学成果奖95项,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,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,教学团队8个,新旧动能转换行业(专项)公共实训基地1个。
近五年,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7项,省部级项目896项。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5项,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。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32项。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、教育部共同认定的“国家大学科技园”和“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”。
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,成功入选“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”,在校外籍专家教师每年近百人。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,在校生规模近2000人。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00余人。
面向未来,学校全体师生秉承“惟真求新”的校训和“团结、勤奋、求是、创新”的校风,发扬“坚韧不拔、发奋图强”的科大精神,弘扬“爱校奉献、敬业实干”的科大传统,奋进新时代,抢抓新机遇,实现新跨越,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工科主导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。
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简介
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成立于2002年12月。其前身为1994年6月成立的山东矿业学院外语系。学院曾获“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”、“山东高校三八红旗集体”、“山东省巾帼文明岗”等荣誉称号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5人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2人。教师中1人被评为“全国优秀教师”,1人获山东省“富民”劳动奖章,2人获“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”,1人被评为第四届“青岛高校教学名师”,3人被评为“区拔尖人才”。
学院现有英语、日语、朝鲜语3个本科专业,开设英、日、韩、俄、法等语种课程。公共外语教学部承担全校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任务。2003 年及 2006 年,分别获批“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”及“英语语言文学”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。2010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。2011 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;同年,“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”获批山东省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。2013年英语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。
学院办学条件优越。现有14间各类实验室,包括语音实验室、翻译实训室、同声传译室、虚拟情景实训室和ERP实验室。良好的实验室条件为学院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
学院秉承“学生为本、内涵建设、特色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立德树人,培养扎根中国,视野广阔的国际化人才。“和谐、活力、创新、兼容”的学院文化氛围促使学院可持续快速发展。